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公司动态

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创业者如何挥出犀利的第一刀

发布时间:2018-08-14   浏览次数:1478 次  关闭

1.找到长期、真实而又普遍性的问题

2.提出简单而准确的解决方案

3.追求合理和可持续的收入增长模型


当你找到一个“真问题”后,如何找到创新落地的第一刀呢?

当无法出发的伟大梦想遇上犀利的一刀

有这样一类创业者。他的梦想很伟大,要做一个伟大的公司,解决伟大的问题。你听他讲起自己创业故事的时候,都觉得气势磅礴,全是“高精尖”的大词。过了半年你见他,他还在解决那个庞大的问题;再过两年,依然坚持在做,但就是感觉他始终无法真正启动起来。


为什么会做这么复杂?他们的回答大概是这样的,说所处的行业有什么样的特殊性,所以必须要做一个复杂的东西。可既然是个创业公司,创业公司有什么特点呢?就是三无公司:没钱没人没资源。你想,这件事情凭什么你能做到?投资人凭什么拿钱给你呢?好的人才又为什么要跟着你呢?


所以,把伟大的梦想藏在心里吧,比梦想更伟大的是你能不能找到犀利的第一刀。


能否找到犀利的第一刀是辨别优秀创业者和普通创业者的分水岭,因为这很难,而且并不能通过训练和学习获得,更多时候是天赋中的商业直觉。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解决了一个看起来不怎么样的问题,但只要这个问题符合普遍性、长期性、真实性这三点,就可以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很多大公司的起步也是如此。


比如 Facebook 最开始起步的时候,是一个宅男有社交恐惧症,不敢去 party,又想拓展社交圈,于是躲在宿舍拿个电脑做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怎么确保都是自己学校的人呢?注册名、邮箱必须是 EDU 打头的,之后才慢慢走出校园。谷歌的起步也是一样,最开始在斯坦福觉得找资料太麻烦,没有办法去图书馆找资料,先做一个学术搜索。


犀利的一刀往往决定了成功的一半,但更大的挑战在后面

学会放弃,保持同一个方向的迭代精进

“创业要专注,还是多元化?”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几乎所有创业者都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选择。


通常来说,在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之前不要涉足另外一个领域。我所知的成功公司没有一开始就一心多用的,而是将同一件事层层展开,然后贯穿始末。你能做的远不如你会说的多,初创公司的夭折往往是因为过早涉足了太多领域。制定优先级是一件重且难的事情。


当你的公司取得一定的进展,在行业内有了一些知名度,资本随之关注到你,这时你会面临一个巨大的诱惑,到处有人跟你谈合作。所谓的跨界、战略、产业链,打着“打通上下游,跨界合作”的名号,于是你到处寻找机会,每天忙得满世界飞,恨不得一年 200天都在飞机上,甚至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专门设了一个 BD 部门。


可这些真的是机会吗?


当一个企业刚刚走过婴幼儿期,上了幼儿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然而,大多数人认为这不是诱惑,而是机会。所以他开始各种扑腾,分公司也好、事业部也好,都建立起来了,心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感觉公司赶上了好时代,迎来了大发展的机会。我见过很多企业就是这样,只是我嗅到的不是机会,而是即将死亡的气息,因为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诱惑,绝大多数都是应该放弃掉的。


你好不容易才拉开了第一刀,找到了业务方向,没多久就开始迷失,想着这儿来一刀,那儿再来一刀,这样行吗?


我建议你看看微信是怎么做的。今天的微信虽然已经是一个 DAU 超过 10亿的超级 APP,但是它走了近十年依然极其克制。很多想做的、在外人看来可以做的事情,微信并没有做。和微信相比,大多创业者会被“商机”带得非常散,甚至偏离了跑道。我们总是不敢在一个方向上使劲,不敢迭代精进,总想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人性的弱点,不是说大家认识到就一定能做到,创业就是在不断地战胜人性。


一个 CEO 最大的责任和价值不是把握更多的机会,而是帮助公司选择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放弃掉绝大多数事情。


所以,你能不能保持专注,让公司在一个时期就盯着极少数的关键任务做。华为说力出一孔,大家也把这句话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你真的是那么做的吗?


空想太多也算是个创业路上的大坑——比如思考“要是这事情做大了该咋办”之类的问题。这种事情到时候再想也不迟——想着想着就死掉的创业公司数量比由于没想清楚而失败的公司要多得多。如果你非要畅想未来,那最多考虑一下要如何应付规模扩大十倍以后的情况吧。其实对于大多数早期创业公司而言,还是更应该积极准备那些“无法规模化”的事情。比方说,优秀的创业公司在一开始总是把用户伺候得妥妥的,而糟糕的创业者则会担心一旦规模扩大,这样的用户体验不具有可复制性。但是情况往往是由于客服做得好,早期用户爱上了你的产品,提了许多很棒的建议所以产品体验大幅提高,后期的客服压力反而会变小。因为你已经清楚了解用户通常会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产品有哪些体验上的不足需要弥补。


总结,你怎么能够迈出犀利的第一刀,怎么能够保持同一个方向的专注、迭代和精进,并且学会正确地放弃。在我看来,能做到这些是一个高水平的创新型的创业,而不是一个追逐机会的创业方式。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还是不举手就发言”,作者为周航,连续创业者、投资人。易到创始人、原CEO,后担任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